
封面新闻记者 荀超 海报设计 王思祺配资炒股平台官网
川剧,作为巴蜀文化的璀璨瑰宝,始终在传承中创新,在坚守中绽放。备受关注的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,作为汇聚全省川剧力量的盛会,为线上线下2100万观众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艺术盛宴,也为川剧界发掘新生力量、激励艺术传承搭建了重要平台。
目前,由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、文化和旅游厅、省文联主办的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年度英才奖“帮腔”助力活动正在火热进行中,龙杨、杨星、曾维葳、侯堃、尹望宇、郭子妍、周礼兵、曾浩月、尹莲莲、姜薇10位青年川剧人入选本届川剧汇演“年度英才奖”的候选名单。

点击图片,“帮腔”助力
10月28日,川剧名角陈巧茹、崔光丽分别接受封面新闻记者采访,畅谈川剧当下的活力与未来的方向。
陈巧茹注意到,四川省第三届川剧汇演自启动以来,便吸引了全省各地优秀川剧院团、演员积极参与。汇演期间,艺术名家与川剧新秀同台,经典剧目与新创作品轮番登场,演员们凭借扎实的功底、饱满的情感,将川剧的唱念做打、帮打唱等艺术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。观众席掌声、叫好声不断,既让老戏迷过足了戏瘾,也让不少年轻观众感受到了川剧的独特魅力。
在陈巧茹看来,此次汇演最显著的突破在于基层院团的成长与年轻力量的涌现。“以往演出,部分地方院团需依赖省、市院团支援,而此次不少基层剧团已经可以独立完成完整演出——从演员表演到乐队伴奏、舞美呈现,都完成得很不错。从年度英才奖入围名单也看得出,90后、00后,甚至05后的青年演员也能扛起主演,这是川剧传承的希望。”
崔光丽同样关注到了汇演中基层院团的亮眼表现:“基层院团是川剧扎根群众的关键,以往部分基层团队在剧目呈现、技艺水平上存在短板,但这次能看到他们自主完成高水准演出,甚至在细节处理上融入地方特色,让川剧的‘烟火气’更浓了。”
28部大幕戏和折子戏的精彩演绎,也让崔光丽惊喜连连。“第三届川剧汇演作品题材与形式的丰富性,让川剧在坚守传统的同时贴近当下,既接地气又有思想性,成功吸引了年轻观众。”
在她们看来,年度英才奖不是一次性表彰,而是长效激励。针对年轻的川剧人,陈巧茹给出了恳切建议:“珍惜平台,认真对待每一次演出,在每场表演后总结思考,在实践中打磨技艺。同时要不骄不躁,沉下心积累,耐住性子练基本功,才能走得长远。也要抓住机会,主动向前辈学习,多请教、多传承,在吸收传统精髓的基础上,逐步形成个人艺术风格。”
崔光丽也对青年演员寄予厚望:“年轻演员要守正创新,经典身段、唱腔,要原汁原味传承,但创新也不能少,要学会观察生活、贴近时代,用川剧这一艺术形式讲好四川故事。同时,要多走进基层,走进校园、社区,多在不同的平台演出、锻炼,用年轻人喜欢的方式传播川剧,让更多人了解这门艺术。”
2025年10月27日至10月29日,点击活动链接或扫描下方海报二维码,即可进入活动主页,为你喜欢的年度英才奖候选人“帮腔”助力。

易云达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